春天氣候多變,人也跟著心浮氣躁,容易傷肝啊!春天養肝食物有哪些;最好在膽經與肝經運行時間就熟睡;10分鐘按摩一下養肝穴位…,中醫教你4招養肝秘訣,今年就不「肝」苦囉!
文章冬至天地陽氣漸強,從這天起白晝漸長,周而復始,代表下一個循環的開始。這時節中醫師推薦吃老薑、香菇、黑木耳這三種食材,可以驅風暖胃,也能滋陰養腎,不過有些人或有些情況不適合吃喔!
文章俗話說「冬吃蘿蔔夏吃薑,不用醫生開藥方」。循著節氣吃當季食材,一方面順應自然,另一方面也呼應身體需求,搭配得真是絕妙。台灣平地雖少有大雪紛飛,但因為有東北季風和來自大陸的冷氣團,總是濕濕冷冷的,看看如何調養一下吧!
文章玄米就是糙米,在京都旅行時,喝到咖啡店的店主母親手炒的玄米茶,那清香優雅的味道,一喝就好喜歡。回來後,我也自己試著做,雖然是要花點時間啦,但又不難…。
文章白露天氣轉涼,自然界的生物會開始儲存養分,做為明年春天時生長的能量。那我們吃什麼來儲備養分呢?本書中醫師推薦秋葵、蘑菇、芋頭這三種節氣食材喔!
文章立秋,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。民間諺語提到:「立秋十日遍地黃。」表示立秋時期,是農作物逐漸成熟的時候,意味著秋天的開始,氣候也由熱開始轉涼,此時陽氣漸收、陰氣漸長,人體也會隨著節令呈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,因此秋季養生,不論是生活起居、飲食運動、精神情志皆以保養及收藏為主。
文章潤餅是台灣民俗中的一道「節氣食譜」,但南北差異很大,北部人尾牙時吃潤餅,中南部則在清明掃墓當天做潤餅。父親過世後,母親去了香港依親,我們的老家至此已然崩解。如此,清明節家人團聚吃「潤餅」的點點滴滴,只得在記憶裡回味。
文章百合含有豐富維生素及蛋白質,對人體極為健康,能入菜,做成甜湯也很適合。搭配薏仁和花生,富含維生素、膳食纖維及不飽和脂肪酸等,尤其薏仁中含有甘草酸二鉀,具有鎮靜消炎作用,為天然的抗敏劑。這道湯品不僅美味滿分,連營養也升級。
文章